您的位置: 首页  第四期“双名工程”  活动速递

第二届上海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高峰论坛 暨第八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高级研修班圆满闭幕

发布日期: 2020-12-01   浏览次数 289

1120日下午,在两天精彩的学术报告、课堂观摩和与会学者、教师的热烈研讨与交流中,第二届上海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高峰论坛暨第八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高级研修班圆满闭幕。

20日上午,在上海市大同中学,来自各基地、HPM工作室的数学名师们带来了4节观摩展示课。其中,上海民办建平远翔学校贾彬老师进行了初中学段的翻折与轴对称图形主题的授课,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苗静老师、进才中学姚红老师和通河中学张冰老师分别带来了高中学段的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的定义与图像主题的教学观摩,建平中学虞涛老师、华东师大二附中王平老师、华东师大陈月兰老师以及晋元高级中学王华老师、华东师大邹佳晨老师对展示课进行了点评。

(教学观摩与点评)

20日下午,大会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邹佳晨老师主持。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主持人建平中学虞涛老师、华东师大二附中王平老师、大同中学张亚东老师分别作了双名工程项目阶段成果汇报和交流,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徐泽林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汪晓勤教授分别就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的主题作了大会报告。

虞涛老师作了主题为数学概念的结构功能和教学策略的报告。报告中,虞老师指出,概念学习的过程即为数学抽象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概念的学习需要我们立足于结构化的视角,以联系观、整体观和发展观来看待数学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之后,虞老师介绍了数学核心概念学习的通用路径以及概念结构化教学设计的行动主张。

王平老师作了主题为数字环境下数学教学方式与变革研究——以错因研究为例的报告。报告中,王老师团队聚焦于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中出现的错误原因,以及相应的矫正方法,以变革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试图搭建以错因、知识、素养的三维定位方式,准确找到学生学习困难所在,构建完整的学习图谱,以达成学习过程的自适应。这是对如何有效应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下海量教学数据资源所作的探索。

张亚东老师作了主题为数学创思活动设计学段整合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张老师结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段的教学情况分析,就数学创思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路径分析、数学创思活动课程的开发策略、创思活动课程学段整合的策略、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汇报与案例分析与数学创思活动设计学段整合的思考五个方面进行报告,在如何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激趣型、探究型、研究型学生创思活动课程上给与会教师带来了新思考。

徐泽林教授作了主题为日本江户时代数学书插图研究的大会报告。报告中,徐教授对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和算书插图进行了分类分析,并从数学语言分析和数学实作两方面进行解读,给与会教师认识数学文化和数学社会带来了新的启发。这些插图不仅反映了江户时代的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学知识在江户时代不同社会阶层的普及与应用情况。

汪晓勤教授作了主题为“16世纪欧洲数学书籍扉页上的数学文化的大会报告。报告中,汪教授结合卡丹《实用算术》(1539)扉页、蒙约《算术基础》(1566)扉页等实例,分析16 世纪欧洲出版的数学书籍,特别是算术和几何课本的扉页上所呈现的丰富的数学文化内涵。在汪教授的带领下,与会教师们对16世纪的欧洲数学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获得了许多十分有用的教学素材。

大会闭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邹佳晨老师主持,邹老师以了解历史,回望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来总结本次高峰论坛和HPM高级研修班。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主持人晋元高级中学王华老师和虹口区教育学院胡军老师表达了参会感想。王华老师表示这次会议带来了数学教育的新思考,并激励大家继续为上海教育做出新贡献。胡军老师指出这次会议是在新课程落实的背景下进行的,数学教育者未来还会继续进行新的探索,希望在明年还有更好的成果交流。最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汪晓勤教授宣布大会闭幕,并对所有线上线下的参会者表达了感谢。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大同中学和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数学教育研究所的协同举办,虽然在常态化防疫期间,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数学学科高峰计划和攻关计划的9个基地团队,以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工作室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共同完成了大会的具体组织工作,以及主题学术报告、观摩展示课、交流研讨等环节,线上线下约有5.5万人(次)参与了本次论坛。至此,第二届上海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高峰论坛暨第八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高级研修班圆满落幕。

(闭幕式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