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片新闻

学科教研联盟|“中小学美术鉴赏课程与教学改革”首期教研工作坊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 2019-11-29   浏览次数 152

    11月26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主办的“中小学美术鉴赏课程与教学改革”教研工作坊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一听课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是“美术学科教学研究联盟建设与发展项目”启动后的第一次活动,来自上海、台州、宁波、苏州、青岛等地附属学校的美术骨干教师、美术学科教研联盟导师及美术学院研究生团队出席了本次教研工作坊活动。


      “美术学科教学研究联盟建设与发展项目”是华东师范大学对接附属学校的美术教研组建设项目,由大学美术学科教育专家、上海市美术教学名师和中小学美术教师共同推进美术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卓越教师成长的项目。本项目为期三年(2019年9月-2022年6月),旨在加强联盟校间的深度沟通、协同与联动,形成美术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全面提升集团成员校整体的美术教研水平,从而为中小学提供高品质的美术课程与教学,以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与综合能力。

      本次教研工作坊由我国知名美术教育家钱初熹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和毛毅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研究员)牵头,由郑文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毛毅静、孙家祥(上海宜川中学高级教师)、陈路(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组成联合导师团,负责本年度的教研工作坊指导工作。出席这次教研工作坊的有来自上海市、浙江省台州市和宁波市、江苏省苏州市、山东省青岛市的11所小学、初中和高中的18名美术教师,其中15名为小学和初中美术教师,3名为高中美术教师。教龄最短的教师是今年9月才入职的,教龄最长的有20余年,大多数教师的教龄为6年左右。

      本次教研工作坊针对今日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热点和难题:如何开展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如何让中小学生学会鉴赏方法?由钱初熹教授作美术鉴赏课程与教学的专题报告,并邀请罗淑敏(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分享费尔德曼鉴赏程序的案例,郑文副教授剖析中国山水画鉴赏教学案例。


一、专题报告

       钱初熹教授在“提高视觉素养的美术鉴赏方略”的专题报告中,从问题情境入手,结合国内外经典案例对当代学校教育开展专题美术鉴赏课程的背景、教学目的、鉴赏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大量的学科前沿知识、海量的信息、多元的美术鉴赏教学方略吸引了与会教师的专注力。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既提高了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认识,也学到许多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

       罗淑敏以中国画作品《秋庭戏婴图》为鉴赏对象,具体说明如何运用美国学者费尔德曼提出的四个鉴赏程序: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层层深入地展开对《秋庭戏婴图》的美术鉴赏学习,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种有效易行的美术鉴赏教学方法。


       郑文副教授在讲解中国山水画的鉴赏方法时,将国外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到山水画作品的鉴赏过程之中,并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马远的《踏歌图》为例,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为教师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较难开展的山水画鉴赏教学做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导。



二、互动研讨

       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既要做中小学生美术鉴赏学习的引领者,又要做积极开展专题美术鉴赏教学的行动者,在今后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要将鉴赏教育的意蕴自然而然地生发开来。


       专题报告结束后,美术教师们随机分组就鉴赏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大家积极思考与参与,研讨气氛紧张而热烈。同时,每个小组整理讨论意见,针对问题,形成意见,并分组汇报了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作品观摩

 研讨会结束后,钱初熹教授为联盟的教师们发放了她自己亲自选购的中国画名品画册。教师们还观摩了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研究生们制作的帮助中小学生分析与理解美术作品的学习单、立体作品等,直观感受丰富多样的美术鉴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给教师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四、工作坊学习任务布置

 本次教研工作坊活动形式多元,研讨内容充实。既有钱初熹教授的报告、郑文教授的讲解以及罗淑敏的案例分享,也有美术教师的讨论与发言、观摩。在一个下午的高效活动中,在实物、文字和影像的互动中,本次教研工作坊取得了丰硕成果。会后,美术学科教学研究联盟布置了导师的指导任务和教师们的研究课题,同时组成线上教研小组,进一步将教研内容深化为日常的长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