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片新闻

“华师启航” | 纯真绚烂的Day1,一切都是好的开始

发布日期: 2024-07-12   浏览次数 10

Day1|”华师启航“夏令营

知了声声,唱响暑期的炎热;

蛙鸣阵阵,欢歌盛夏的丰收。


"华师启航”夏令营在隆重的开营仪式后,营员们返回各基地正式开启各营的课程学习。名师讲座、互动实验、戏剧创演......五彩纷呈的营地学习生活,正等着同学们一一解锁。  


一起看看他们的Day1 学习片段~


“追光明理” 


开营仪式结束后,物理营以专家主题报告开启“追光之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詹清峰教授作“无处不在的稀土永磁材料”主题报告。他聚焦稀土磁性材料资源分布与开发、发展历史与趋势、发展前景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与小营员们进行了热烈互动。

SUMMER


下午的实验探究课,小营员们分成4个班级分别开展了“光影猎手”“隐身魔术”“怪坡之谜”“磁悬浮小车”“无线充电”“自制杆秤”“走马灯”“希罗喷泉”动手探究实验。


“光影猎手”实验讲解了凸透镜成像原理,小营员们动手制作了相机,深刻理解了凸透镜的光路偏折现象。

“隐身魔术”实验揭示了光的衍射与干涉原理,小营员们了解了隐形光栅的奥妙。 

“怪坡之谜”实验通过平衡鸟、立住的易拉罐一步步解开重心改变之谜。

“磁悬浮小车”实验中小营员们收获了对电磁相互作用的认知与理解。

“无线充电”实验中,小营员们探究“隔空取电”点亮小灯的神奇,互帮互助排错纠错电路的问题,深入理解电磁感应原理。

在“自制杆秤”实验中,小营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为自制的杆秤加上刻度,力求精益求精,精致度媲美电子秤。

在“走马灯”实验中,小营员们认真观察着旋转的纸杯,感受风的形成原理。

在“希罗喷泉”实验中,小营员们自制五彩斑斓的喷泉,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等知识重点。

收获满满的一天在意犹未尽中结束,物理营“追光”持续进行,期待后续精彩!


 “以梦为码”


微信实验室课程资深讲师王鹤老师为AI营的同学们介绍微信小程序的使用场景和开发方式,学习了解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的架构与传统app的区别,以及小程序具有的特性。

王老师带领同学下载微信小程序开发环境后,通过微信模版来进行第一个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同学们通过对模板内容进行的简单修改,完成名为《自我介绍》的微信小程序,在过程中了解并学习到编程的逻辑和基础的代码应用,以及AI工具的使用方式。




“数海遨游”


“数海遨游”营以一场学术盛宴为同学们开启领略数学之美的旅程。7月8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程涛教授为营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从平面几何到双曲几何》。程涛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的讲解,引领营员们从熟悉的平面几何出发,穿梭于几何学的奇妙世界,逐步深入探索双曲几何的奥秘。这场报告不仅拓宽了营员们的数学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随后,为了增进营员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夏令营组织了破冰活动和汉诺塔体验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营员们迅速打破了初识的拘谨,通过游戏和互动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汉诺塔以其独特的逻辑性和挑战性,考验了营员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老师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为了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夏令营还安排了专题讲座和拓展知识课程,数学文化课程及数学话剧体验课程。通过这些活动,营员们不仅加深了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而且学会了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这种学习方式,让营员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魅力。



 

“硫光溢彩”


走进多彩的化学世界!

【启梦】

   分子的魔力     

从诺贝尔奖得主、现代有机合成之父伍德沃德用化学的方法带来合成天然产物在认知上的突破,带领同学们一起思考全合成对于人类治疗疾病和健康的重要性。从分子手性、药物靶标、受体理论,再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对于药物作用的微观原理的深入探究,同学们在不断提问中思考如何解决前沿科学问题,讨论如何通过新的仪器和技术的研发、多学科的交叉运用,来实现一步直达、精准合成目标产物。多米诺传递,取代基效应,蝴蝶分子—洋腊梅碱的全合成,这些听起来似乎很遥远的科学名词和原理,在一问一答之中分享浸润。

SUMMER

“看得见”的空气——让我们一起做一杯干冰“汽水”!一起探究物质变化背后的分子结构之理。


【探梦】

破解叶绿素“密码”,让科学可触可感可知。

为什么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这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

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

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光的波长对光合作用有何影响?结合华师绿色仪器工作室研制的平行光反应仪,用菠菜带同学们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


【创梦】

做一个分子模型!

分子和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数量有限的原子是如何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分子,进而形成无数复杂的世间万物的?综合基础知识和教具实践,教师指导同学们自主完成分子模型的搭建。发挥想象力,在理解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同学们完成了各种常见分子模型的搭建,通过动手搭建,建构模型认知,深入探索身边宏观世界背后的微观结构与变化。



“哲韵飞扬”


本次哲学主题夏令营精心设计了中国智慧、知识与修身实践、生活的意义三个模块的哲学课程。围绕老子的智慧,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苟东锋教授和其指导的研究生团队,引导营员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代先贤进行心灵的对话。


苟东锋教授作“我与别人不一样——老子的智慧”的专题讲座。苟老师首先比较了世界各个古老的文明,从自然地理和文明起源的角度,揭示了中国文明的特点,在世界屋脊与苍茫海洋的包围中,中国先民将目光投向内部,思考如何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中国智慧由此生发,百家争鸣,哲人辈出。孔子、墨子、老子等思想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聚焦老子的隐士立场,解读《道德经》中老子的内心独白,苟老师带领营员们一起体会了逆向思维的智慧火花,感受道家追问世界本质的心路历程。讲座结束,营员们从对老子、隐士、道家的不同角度提出了困惑与不解。苟老师首先肯定了营员们思考问题十分深入,接着从中国文化的整体出发,阐明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儒道互补的丰富形态,鼓励营员们学习更多的哲学知识,更深入地思考中国智慧。他表示,哲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希望营员们能够保持对哲学的热爱和追求,用哲学的智慧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



“经典文本导读”课上,营员们阅读了《道德经》的第一章“道可道”,并在刘方舟的指导下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讨论。第一章的讲授围绕如下四个问题展开:第一,什么是“常道”和“常名”?第二,老子用怎样的思维方式接近“常道”和“常名”?第三,“有”、“无”与“道可道”、“常道”之间是怎样的对应关系?第四,为什么说“有”与“无”是“同出而异名”?这体现了“道”怎样的特点?通过对这四个问题的讨论,授课教师带领营员逐次把握了逆向思维、名言的限度、道物关系等要点。面对营员们提出的见解与问题,刘教师一一给予回应。营员们积极地从《道德经》中汲取思想养分,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哲学对于良好生活的意义。


晚上,苟东锋教授给营员们带来一场名为“中国戏剧哲学”的专题讲座。苟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营员们一一解析哲学戏剧、戏剧哲学的内涵,引导营员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所见所闻深入思考戏剧与人生、哲学与人生、戏剧与哲学的关系,重新体会“人生如戏”这句话的哲学意味。苟老师还重点讲述中国和西方的戏剧历史与哲学追求的差异,让营员们对中国戏剧哲学的含义有了更深入和更清晰的认识。讲座拓宽了营员们思考世界的新维度,启发他们思考和追问世界的真实性的问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那另一半呢?

是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奋斗,

直到终点。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

卓越 | 引领 | 担当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