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基于国学经典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坊”在华东师大二附中前滩学校举办了国学经典读书会暨课程深度汇谈活动。
这篇经典你可能也看过
——经典导读与教学感悟
上午,工作坊的五个小组各派出一位学员代表进行经典导读。华东师大二附中前滩学校的沈银银老师首先为大家导读《中庸》。沈老师从梳理《中庸》中的“中”“庸”字意入手,借郑玄之言,将《中庸》解释为“记中和之用”。她简单介绍子思生平和《中庸》章目编排及其流变,并借孔子谈中庸之道的言论,分享中庸之道所包涵的道德修养境界与处事的一般方法论;进而结合个人阅读体验,从“性道教的关系与致中和”、“修身的五达道与三达德”、“贯通天道与人道的诚及诚明关系”、“成己与成物之中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四个思想要点展开,分享在阅读《中庸》该篇时体会到的中庸之道远不止合宜,不止不偏不倚,而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境界。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杨行中学的姚海燕老师带领大家共读了鲁迅的经典名作《好的故事》。鲁迅的文章对于初中生而言,是比较晦涩难懂的。姚老师从文章的标题入手,找到“好的故事”,依托文本语言,分析故事特点,并分析与《好的故事》创作年代相近的鲁迅的其它作品,意图找到作者记忆中的景象及隐藏于其中的相似的情感。她分析了文本内容之间的关联,记忆中的景象与梦中的景象的关联,“好的故事”与开头结尾之间的关联(这是否又是一个好的故事?),理清作者想表达什么。她带领阅读者透过这部作品,感受作者身处黑暗,看不到希望却一直追求的坚定。鲁迅的一生到处碰壁,但始终不绝望,从中更好地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的张雪云老师对《道德经》进行了导读。她结合阅读时的感受以及查找的相关文献资料,从“说老子”“聊道德”“谈读法”“讲思想”“话价值”这五个方面对《道德经》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具有借鉴意义的价值观念。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清楚地知道,“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也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一条充斥着矛盾和悖论的道路中,我们要想达到生命的恒久,必须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由,最终找寻到一条“自明”的道德教育之路。最后,张老师也提出,所有的经典,我们都应该在当下的语境中解读、借鉴和实践,赋予其时代的价值。
上海民办华二浦东实验学校的张千卫老师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着重分享了他是怎样带领学生精读《三国演义》的。因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涉及三国历史人物的篇目有7篇,张老师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除了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以外,还可以增加阅读兴趣、积累作文素材。因全书体量大,故集中阅读《三国演义》的精华部分——第三十四回至五十回(涵盖三顾茅庐、赤壁大战)。针对具体学情,张老师精心设置了阅读任务单,一个星期精读一个回目,完成任务单。任务单一般包括:阅读提示、字音字义、句子翻译、对比阅读(选取《三国志》《资治通鉴》等的相关片断,与正文相关内容作对比,让学生明白罗贯中是对有关史实进行了再加工)、简答题、阅读疑问。任务单批改后,张老师再进行评讲,并归纳总结多音字、重点字,罗列大家“阅读疑问”,集中答疑。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的张丽苹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庄子寓言故事“混沌凿七窍而死”,并以此为例分享了她如何引导高中学生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探究与思考。张老师选取了《庄子·内篇》的18个寓言小故事供学生们阅读,通过有趣的、短小的寓言故事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庄子思想。学生们4-5人一组,选取一个寓言小故事,通过在中国知网、爱学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微信读书、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查阅不同类型的资料,开展阅读、思考与通论,最后通过演讲的形式来分享对于这一故事的理解和思考,在分享之后老师给予相关的评价与补充。张老师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感兴趣的主题,训练学术研究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辩证思考、团队合作与演讲的能力。
这杯“咖啡”你也许没喝过
——“世界咖啡”深度汇谈
下午的交流活动,为了让每一位学员都得到项目汇报和相互评议的机会,工作坊采用了“世界咖啡”的会议模式组织了高效的集体汇谈。18位学员被打散重组为三个汇谈组,每组由一位观察员老师记录学员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这种汇谈模式好比每个人自带饭菜的聚餐,你不仅仅参加聚餐,还贡献了一道菜,汇谈强调每个人都为他人的课程设计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通过组员在各组间的轮转,与不同人的交流,每一桌的课程思想都会与其他桌的想法进行碰撞,思考不断深入,也不断催生出关于内容设计或实施的新想法,各种想法创造性地结合,促进了集体智慧的产生。
导师总结
本期工作坊导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孙旭东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从学员们的分享汇报可以看出,大家都结合了本校的课程体系、课程理念和学情展开了校本课程设计和一定的实践探索,其中部分课程已经相对成熟,希望学员们利用暑期时间,能进一步优化完善自己设计的校本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纲要。
孙老师进一步强调,我们学习国学经典,最大的受益人其实是自己,开拓自己的心胸志趣,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修己从而达人,传承中华文化核心思想从而启迪育德智慧。希望学员们能摘取国学经典这颗种子,把它种在孩子的心灵深处。